第一二五章 密电(2/3)
作品:《乱清》 第二天,李福思向柏林发送了两封密电。
第一份密电,洋洋洒洒数千言,汇报了自己昨晚和轩亲王会见的具体的情况,建议政府吸收中国方面的提议,将对法战斗的时间点,设定在1868年,并强烈建议,实行以下两个打算:
第一,通过某种方法,间接促使法国对南德意志诸邦提出国土请求。万一法国人不就这个范,就由普鲁士自行向南德意志诸邦通报法国的这个“请求”。
第二,通过某种渠道,散布普鲁士有意参与西班牙内政的消息,甚至可以放出以下风声:普鲁士认为,霍亨索伦家族的某某亲王,是伊莎贝拉二世女王接班人的合适人选。
霍亨索伦家族,即目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家族,数百年来,该家族一直是德意志的普鲁士和勃兰登堡地区最重要的统治家族。
“霍亨索伦家族的某某亲王,是伊莎贝拉二世女王接班人的合适人选”,这个主意,是李福思在关卓凡的不断“启发”下,终于脑洞出来的一记尽招,它意味着,普鲁士不但认为伊莎贝拉二世之资格、德行、才力,皆不足以君临西班牙,应当退位不然,伊莎贝拉二世没病没痛,年纪也不算大,扯什么“接班人”呢?
这已经是对西班牙的内政构成了严重的干涉,更过火的是:普鲁士居然请求用自己的人,往做西班牙的国王!
这就不是干涉内政、“挖墙角”那么简略了,这简直是要将波旁家族和法兰西在西班牙的权势,连根拔起!
拿破仑三世知道了,还不“婶可忍、叔不可忍”?
第二份密电,字数也很多,重要内容大致如下:
“我曾经委婉地问过轩亲王殿下,为什么必定要将战斗的时间点,设定在1868年?距现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对于中、普两国,似乎都略嫌匆促了一点?”
“亲王殿下委婉地答复说,他认为,1868年,是他能够完整、彻底、不受掣肘地贯彻自己的观点、推行自己的政策的一个年份。对法作战,需要中国调动所有的资源,全力以赴,因此。1868年,是最合适的一个时间点。”
“我懂得,亲王殿下的潜台词是:过了1868年,他对政府的掌控力,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削弱。”
“这个可能性,似乎同中国那位年少的天子陛下有必定的关联。”
“天子陛下眼下还是一个学生,他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不过,按照中国政治的惯例,在天子陛下亲政前的两、三年,他就要正式开端学习政务,懂得政府的运作,并尝试着做出自己的断定。”
“到了亲政前的一、两年,他的政务学习。就要进进实习的阶段了。”
“在这段时间内,天子陛下除了要浏览政府文件,还要参加政府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的例行会议,会议由摄政的两位皇太后主持,天子陛下算是‘列席’。理论上,由于天子陛下只是一个实习生,并没有对相干事务的决定权,但是,假如他在会议上发表了和首相、部长不一致的意见,考虑到中国政治的传统和现实。局面就会变得非常为难了。”
“在政府最高行政会议上,发表和政府首脑相反的意见,这本来不是一个实习生天子应当做的事情,但私下底。北京的外交官们,广泛的见解是,这位天子陛下,很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行动。”
“天子陛下是一位著名的守旧派。譬如,在外交公使觐见天子陛下的礼节风波中,内部流传的消息是。天子陛下保持认为,我们应当对他行跪拜和磕头的礼节就像中国的大臣觐见他的时候那样。”
“轩亲王殿下主意吸收国际通行的礼节原则,天子陛下的母亲、摄政的皇太后,天子陛下的叔叔、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恭亲王,以及最重要的部长和省长们,都表现可以吸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