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一错再错,错上加错(2/3)
作品:《乱清》前为前朝天子妃嫔、但非本朝天子生母而身后被追谥的皇后。有清以来,只涌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就是世祖的孝献皇后,即董鄂氏。不过,世祖和孝献皇后的际遇,事出非常,没有人会认为那是正常的。
还有,康慈皇贵太妃固然对文宗有抚养之恩,但孝全皇后崩逝的时候,文宗已经十岁,同襁褓之际就开端抚养,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
所以,这个请求,固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多多少少过火了一点点,文宗一直迟疑未定。
文宗的迟疑,根本原因,实在并不在于不舍得“皇太后”这个名分,假如养母没有亲生的儿子,他早就为养母上“皇太后”的尊号了。问题是,养母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且是当年立储之时,自己的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位当年的竞争对手,眼下已经是军机领班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母再变成皇太后,那还得了?!
这个事儿,一直拖到康慈皇贵太妃弥留之际。
一日,文宗至康慈皇贵太妃寝宫问安,遇恭王自内而出,文宗问额娘的病情如何?恭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
文宗呆了一呆,“哦,哦”了两声。
这两声“哦,哦”,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是恭王却认为文宗已经批准康慈皇贵太妃的“封号”的请求了,于是“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
礼部的奏折递上来,文宗才晓得,自己居然已经“批准”晋封康慈皇贵太妃为皇太后了!
恭王的行动,迹同挟制,文宗气得七窍生烟,但却不能“却奏”,不然,就闹出天大的笑话了!自己也会因此被天下人视为“不孝”。
文宗捏着鼻子,“照如所请”,康慈皇贵太妃总算在咽下最后一口吻之前,戴上了“皇太后”的衔头,算是无憾而往了。
不过,她假如知道自己逝世后,养子会如何看待亲子,不晓得,她还会不会保持要“皇太后”这顶帽子?
康慈皇太后崩逝的第十一天,下葬的第二天,文宗便雷霆大作,以恭王“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为理由,将恭王赶出军机处,并开往一切差使,“回上书房读书”。
所以,严格说起来,这才是恭王政治生活的第一次“跌倒”。蔡寿祺上折攻讦,恭王御前怒吼失礼,被逐出军机处,那一次,实在是第二次“跌倒”。
两年之后,文宗才开端慢慢的派给恭王一些不重要的差使,但是,军机处这个政治中枢,是再也不许恭王碰一指头了。
追思前事,五味杂陈,恭王呆了半响,说不出什么话来,只能黯然神伤。
“六爷,”宝鋆说道,“先帝和你的……兄弟参商,表面上看,源于为康慈皇太后上尊号之误会,实在,根子还不是有人由于得位不正、心底发虚?假如大位来得光明正大,一个皇太后的尊号,怎么就拿不出手来?”
顿了顿,轻轻的咬了咬牙,说道:“六爷,我说得再明确些,若某人不是得位不正,心底发虚,必须有所补偿,登基之后,根本就不必延你进军机处皇子进中枢,雍正之后,就是天大的禁忌!你自己说过的,这实在也是‘祖制’!”
“你既不进中枢,生母被尊为‘皇太后’,对他能有什么影响?何必迟疑数年而未定?”
“延你进军机处皇子进中枢,这个事儿,先帝实在是打破了祖制的你看,祖制这样东西,你打破了一次,就得打破第二次,宣宗成天子坏祖制于前,先帝就不能不坏祖制于后!再往后呢,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亦为祖制所无!这一而再、再而三,一错再错,错上加错,追本溯源,不都是由于宣宗成天子立储,不尊祖制而起?”
顿了顿,宝鋆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狰狞:“好,‘追本溯源’过了,就该‘溯本清源’了!”
话音刚落,只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