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关大人密升(1/3)
作品:《乱清》03();
如此,关卓凡咨文刘长佑,请求这批棉衣不可在山东当地备办,就很好懂得了:你从人家那儿搜罗了来,又还给人家,算怎么回事?
穿上关公爷送来的新棉衣,很多老百姓都流下了眼泪。
这些措施,迅速收到奇效。
关卓凡刚进山东省境,便收到华尔的战报:击毙匪首任柱。
这个任柱,就是尹隆河之役,击败刘铭传的那个捻子的首领。
东捻南支,被鲍超逐出湖北之后,进进河南和北支会合。东进鲁省之后,东捻调剂安排,分为“蓝旗”“白旗”两部,“蓝旗”由任柱带领,“白旗”由赖汶光带领。有道是“任勇赖智”,任柱和赖汶光,是此时东捻的两根柱子。
这两“旗”时分时合。近来形势愈加艰巨,官军已隐有合围之势,赖汶光和任柱商量,不能坐以待毙,两“旗”再次离开,不过“白旗”兼打“蓝旗”的旗帜,向西;“蓝旗”偃旗息鼓,向东。
这个打算是赖汶光想出来的。他的算盘是以“白旗”做饵,吸引官军注意。官军兵力西移,东边防守疏松,露出空档,任柱的马队可以趁机破围北上。发觉任柱走掉,官军自然要掉头追赶,那么“白旗”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也有了破围的机会。
赖汶光以身犯险,任柱非常激动,依计而行。
开真个时候,轩军确实中了他们的计,认为捻匪打算西窜。轩军主力于是随着真“白旗”和假“蓝旗”一起。也向西移动。任柱的马队则顺顺当当地向北疾驰。
但这个情况瞒不住沿途的圩子。各圩创造捻子的异动,飞骑向官军告警。
华尔接连接到类似的报告,知道中了捻匪调虎离山之计,急令第一师急行军东返。
任柱部到了小清河的边上,花了不少时间搜罗船只,正筹备渡河,河对面轩军第一师赶到了。
渡河已不可能,任柱大为沮丧。天气向晚。他下令就在此扎营,等到明天早上,再做道理。反正隔着一条小清河,官军也过不来。
然而,当天夜里,轩军留一小部在原地多生篝火,以布疑阵;大部在距此五里的上游度过了河。
任柱不知道这个世上有“工兵”和“浮桥”这回事——怪不得他,即便起吴子孙子于地下,也是不晓得不用船只就能过河的。代差在此,无可奈何。
但轩军的工兵能够匆促之间。在夜晚摸黑搭建浮桥,和当地村民的大力协助。也有莫大关系。
当地圩寨派出熟悉地形、水文的村民,趁着太阳还没下山,和轩军的工兵一齐勘定了过河的路线。进夜之后,在夜色的掩护下,轩军工兵顺利地搭起了浮桥。渺小说文集
第一师开端过河的时候,落在后面的炮兵恰好赶到,于是步兵、炮兵先后过河。
过河之后,福瑞斯特没有马上发起攻击,而是派了第五团即原德字团绕道捻匪的南边,待第五团到位后,才下令攻击。
先炮击,再冲锋。
睡梦中的东捻“蓝旗”炸了营。
血肉横飞,马匹惊窜,在轩军的激烈的炮火打击下,这支转战南北多年、和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重复纠缠不落下风的彪悍马队终于崩溃了。
南逃的捻子大半被第五团截杀,但毕竟未能全歼任部,毕竟这是一支马队。一小部分的捻子拼了命闯出了轩军的包围圈。不过,东捻这支“蓝旗”算是彻彻底底地倒了。
战后打扫战场,创造了任柱的尸体。
东捻痛折一臂。
赖汶光此计,非但未能破围,反而加速了东捻的覆亡。
关卓凡、白齐文还在路上,骑兵团已经先行一步,达到前线和另外两个骑兵团会合,轩军骑兵师在东捻“白旗”外围,自西北至东南划了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