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丧师失地(1/3)
作品:《乱清》_();二次长州征伐,长州藩部队脱胎换骨,将幕府部队斩瓜切菜,除了各路主将的精彩指挥外,大村益次郎实行的军制改革是最重要的原因。
说到指挥,高杉晋作和大村益次郎同为军事天才,但两人的作风完整不同。
高杉晋作是“出奇谋、用妙计”型的,是将传统的兵法,在近现代战斗中做最大限度的施展,本质是一种“抖机灵”。这种打法,成功了是多少有一点偶然性的,也非常依附于指挥官个人的“状态”:假如头脑一时僵住了,没有“机灵”可抖了;又或者敌人戒备周密,无懈可击——该怎么办呢?
而大村益次郎指挥作战,却是真正深谙近现代军事之道:战前,做过细、深进的情报收集和材料分析工作,完备后勤保障,准确盘算我、敌气力对照、散布,寻找敌人的单薄点,制定有主有次、节奏分明的作战打算,原则上不行险,并在每个环节上留下一点“冗余度”,但一旦举动,就要保证百分百履行到位。
通俗点说,在指挥作战上,高杉晋作是一个“诗人”,大村益次郎是一个“工程师”。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工程师”,是怎样完成他的“工程”的。
这一路幕府的主力是滨田藩节操与下限();。滨田藩是幕府的“亲藩”,领地和战国时代的石见国大部重叠,石见国又称石州,因此这一路叫做“石州口”。
藩内有著名的石见银山,这是日本最重要的产银地,幕府将之划为“天领”——即幕府直辖地,和大阪一样,派“代官”治理。不过,幕末这个时候,由于世代过度开采,石见银山的产银量已经大大降低。重要性比不得早年了。因此,石见银山的“代官”的级别,比大坂“城代”就差得远了,比长崎奉行也差着一截。
滨田藩藩主松平武聪调兵遣将。并未耽误事先约定的进攻日期,可是先动手的,还是长州藩。
松平武聪有两个没想到。
一没想到,大村益次郎为加快进军速度,走得是海路——当然,是长州北部的日本海。两千长州军在藩厅荻城下海,在靠近边境的须佐上岸。
补充两句,长州藩的“藩治”是山口城,但“藩厅”——即行政中心,是荻城。长州传统的“藩治”一直是山口城。但毛利辉元被德川家康减封之后,就把“藩厅”搬到了海边的小城荻城,算是韬晦之意。近年来,长州藩腰杆渐硬,开端偷偷地往回搬。和幕府破脸后。“藩厅”就完整搬回了山口城,公然重新以山口城为“藩治”了。
下船的时候,大村益次郎穿着件皱巴巴的灰色“浴衣”——和式常服,在一众黑压压紧衣窄袖的士兵中,非常扎眼。
嗯,腰间还悬了一把短刀。不过,大村益次郎承认。这把刀,别说用了,他拔都没有拔出来过——拔出来,也不知道怎么用。
又不是做手术。
很多人都注意到,大村先生面色惨白,胸口的衣襟上还有点点秽迹。呃。这是晕船闹的。
松平武聪第二个没想到的是,长州军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津和野藩。
津和野藩在长州藩和滨田藩之间,也就是说,津和野藩本来应当是石州口的前线。
但津和野藩是小藩,只有四万三千石高。根本不敢得罪长州藩,更不愿自己的领地变成战场,整成个玉石俱焚。因此早就和长州军互通款曲,达成了默契:你们过往吧,我就当啥都没看见。
松平武聪本来也没指看津和野藩帮什么大忙,可你总不能把长逆放过来了,却连招呼都不和我打一个吧?
待得滨田藩惊觉,长州军已经进进滨田藩境了。
当时滨田藩内,除了本藩的兵马外,还有过来助阵的纪州藩、备后藩的人马,加起来共有八千余人,“军监”是幕府派过来的三枝刑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