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2/3)
作品:《乱清》凡有自己的见解;到底应当如何整理盐务,关卓凡也有自己的一套章程。这些,后文会具体讲述,此时暂且按下不表。
我们先来说说关卓凡的一个穿越以前所无、穿越以后才生出来的想法。明确了他的这个想法,我们会更加懂得,他何以会花偌大气力,下偌大决心,整理中国的盐务,甚至,很有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意思了。
穿越以前,关卓凡认为,清末的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这个见解并不错,但是,穿越之后,关卓凡慢慢儿发觉,这个所谓“全方位”,还是有讲究的:这个时代,中国和西方的差距,重要是在科技、制度、文化上面;但在某个方面,中国并没有被西方明显拉开间隔,这,就是货币意义上的财富。
就是说,中国还是“有钱”的。
穿越之初,关卓凡苦于这样一个困境:中国要复兴,要重新崛起,要变身为近代化乃至现代化国家,就必定要先完成产业化。可是——产业化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从哪里来?
原始积累这样东西,起源无非两个,一个是明火执仗,出往抢人家的;一个是关起门来,自己榨自己的。
出往抢——关卓凡在美国的时候,眼疾手快,大抢了一把,算是有了第一笔“原始积累”。可是,关卓凡晓得,这还不够用的,顶多只能算是“启动资金”。而且,这笔钱,多少算是他的“私租金”,他得拿来“傍身”,以备不虞之需,不能够一个子儿不剩的投进到国内的产业化中。
剿捻,几百万银子的进账,小意思,湿湿碎。
打日本的时候,又狠狠抢了一把。收获嘛,当然比不得美国那次的丰富。嗯,只好算是差能人意吧。
反正,不,够,用。
短时间内,是没有再出往抢的机会了。
其他的财源呢?
洛克菲勒、摩根、诺贝尔等,还在“造就期”,不好杀鸡取卵。
俺在美利坚的土地、房产,也是这么一回事:“镀金时代”的美利坚,房地产将会狂飙,现在远没到大批放盘的时候。
南非的金矿、钻石矿,则刚刚开端钻探。
好啦,手指头数过了,看来,只好自己榨自己了。
说到这个,关卓凡是心虚的。他没有方法像那样——“勒紧裤腰带”。那种干法,需要壮大的组织发动能力,和同样壮大的掌控基层的能力,这两样金手指,关卓凡现阶段都开不出来。
还有,更重要的,关卓凡假如想玩“农业支撑产业”,就得先把农民和土地从士绅手中抢过来——这就更加不是他现阶段能做、敢做、该做的事情了。
可是,我的原始积累不够啊,怎么办呢?
幸好,中国还是“有钱”的。
这个时代,贵金属的重要货币地位,尚不可动摇,虚拟财富还很有限,东西方还没有在货币财富上拉开真正的差距。中国社会各阶层,从政府到民间,拥有的数额宏大的白银,依然是财富的基岩。
这个“有钱”,也是相对于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有钱”。第一次产业革命,较之后代的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毕竟还是相对原始的技巧革命,资金的密集度,还远不能跟后代的那两次产业革命相提并论。
就是说,在不进行大规模财富再分配的条件下,关卓凡依然有可能筹得相当一部分产业化所需的原始积累。
那么,如何“在不进行大规模财富再分配的条件下”,将“中国社会各阶层……拥有的数额宏大的白银”,集中到自己的手里?
一个开源,一个节流。
关税、厘金,算是开源——这是直接伸手往拿;兴办电报、邮路、新式工矿,也算开源——这是用新服务、新产品,换取国人手中的白银。
节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