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601 邓铮的神奇提议(2/2)
作品:《武侠之父》四侠’,那三位都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侠坛耆老,你跟他们在一起切磋交换,学的东西确定比随着我多……”
邓铮并非临时起意,实则,在马诗赋葬礼上,就有了这种想法的。
首先,马诗赋和郑文翰的文风,实在有很多相通之处,内核都是“以小见大、以人为本”。
兴许是家学的缘故,马诗赋这么多年来,始终带着浓浓的纯文人的哀悯,将人的尊严和精力救赎问题作为关注的核心,作品以冷峻和深进的人文关心见长,聚焦边沿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
但是跟一般传统作家不同,在揭开精力之伤和人性之痛的同时,又会尽不迟疑,极其英勇的带着古典侠士的激荡浪漫与热血豪情,试图开出医治之方,哪怕这医治之方看起来太虚无太想当然,也要用最朴素凝练的语言表现主人翁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文的关心。
可以说,想法是极好的,思路是极妙的,精力也是极可嘉,所以才会被郑文翰奉为精力偶像。
但惋惜的是,马诗赋受禀赋所限,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越是刻意,越是用力,反而就把普通读者推得越远,所以他总是两边不谄谀,一直定位不准,名声不显,爱读侠客的感到他写的没有可读性太疼痛太现实,传统的又感到他不伦不类不痛不痒太虚幻不真实……
即便这样,在参加他的人文哲思后,四人合著的《剑网情丝》也格调大升,成为邓铮心中,这个世界上涌现的数一数二的武侠经典。
与其相反,郑文翰在这方面却是堪称天才,他根本不用刻意,作品里就布满了鲜活的市井气味,那种人文哲思字里行间自由流淌,不说教,不违和,恰到利益,特别动人。
所以邓铮很有理由信任,只要郑文翰补了马诗赋的缺,重新合体的“坊珠四侠”武侠创作上,不仅再无任何短板,还布满了之前没有的灵性和冲劲,必定可以创造出真正厉害的,不亚于,甚至可以比肩金庸古龙的盖世经典。
只不过,这个口,即便是作为建议,于两方面而言,实在都不好开。
你让人家合琴生、李热,跟你自己的徒弟,混在一起合著小说,还共用一个笔名,这不摆明了欺负人嘛?
而对于郑文翰,以他稍显虚浮的性格,怕是也不愿意从美滋滋个体户,变成了吃大锅饭,即便这个大锅饭,真可能实现高度文明的**……
但是现在,“于中堂”这笔名由于受连累被打压,有了影视版权的大问题,邓铮于心不忍,深感惭愧,所以只要郑文翰批准,他就敢豁出脸面往说服合琴生、李热、王侯三个!(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