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悬浮的钢铁洪流(2/3)
作品:《舰与剑的多重世界之战》再计算完航迹误差后,轻轻松松地完成精确的狙杀。而大口径的穿甲弹无论发射得再多,也不过是在地面上多留些不算很大得弹坑。对环境的污染微乎其微,这也能算是干净的战争。
“高强度探测扫描结果确认,已优化出最佳的攻击线路,各装甲连队按新定路线突进!”
“敌群方位确认,索敌完成,对地搜索雷达支援指示,开始进行地对地超视距作战……”
“悬浮装甲连保持跟进速度,各战地指挥视战况判断是否卸载步兵。”
“战术地图13号区域侦测到敌群集结,确认炮击支援请求,147军炮兵团迅速对敌群方位进行三连发速射打击……”
遥远的地平线外,位于团部指挥车内的通讯班组,几乎无时无刻的在发出命令、回复请求、协调任务分配。将车载大型探测雷达获得的战术信息,传达至各下属部队中便是这之中的基本工作。再获得前线部队传回的支援请求后,确认、上传、指示炮击坐标则最常做的事情。
侦察部队,无人机,轨道卫星,探测雷达等多方面组成的侦察网络,则为各个指挥车内的战略地图,提供了即时更新的模拟沙盘。不但能让前沿指挥官获知己方的动向,也能迅速确认敌群的动向,包括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乱七八糟的事宜。
总体来说,安野方面军下属的各参战部队推进得很顺利,战斗运动速度几乎维持不变,没有任何异常的状况发生。但这在坐镇远征军指挥部的朱总指挥看来,模拟沙盘中正高速移动的各部队单位却还是慢了。
“清剿速度还不够快,我军必须在今天内对整条战线完成巩固,不然末日机甲团就得减缓运动速度,等待侧翼部队的跟进,同时138军游龙建设军团的工程准备时间也将被迫延长。”
“可是,总指挥……安野方面军的推进速度已经很快了,从格林公国侵攻过来的鱿形兽群,本就处于散开的自由行动状态。从各个战区侦测到的敌群反应,就多达2997个,且每个群落的数量基本不超过个位数。这种到处都有,却又相距甚远的移动目标分布,反而比大规模存在的敌群更难歼灭,特别是搜索移动所需的时间也更多。”
“的确,对付分散的游击目标,集群作战的效率太低了。这不是战略进攻,而是区域性质的治安作战,既然要快速清剿残敌,就必须八面出击,多点开花!在突袭过程中,迅速歼灭各个分散独立的敌人!虽然是麻烦了些,但落单的敌人威胁度也是最低的。”
随着朱总指挥轻轻点辍着模拟沙盘中,已经探明有一大片红点所在的战区,远征军指挥部当即下达了新的战略方针。
以圣黎明城为中心,方圆100公里的区域为一号战区。同等的划分距离中,1号生态园区东部的大森林地区为二号战区。由圣黎明城、闪耀山丘、1号园区这三角之势中的大平原地区被化为三号战区。临近格林公国西部边境的无主荒原则是四号战区。
巩固圣黎明城周边地区防卫,并阻截鱿形兽群向西线蔓延的安野第4军负责一号战区。保护1号生态园区漫长边境,并清剿各处鱿形兽小群落的二号战区由安野第2军负责。而三号战区所在的大平原地区的清剿工作,则由安野第1军负责。最后,作为主攻部队的安野第3军负责四号战区。
同时,每个战区又细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小战区,隶属各方面军的师团也拥有各自的战区,作战部队最小以连为单位,务必尽最快速度清剿分散的鱿形兽族,完成治安强化的前提条件。需要补充的是,各个师团的战术间距在50公里左右,依托悬浮系统的高机动性,最快可在十五分钟内驰援友军部队。
而这样多点开花,到处破袭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敌群分散易于歼灭,其实敌群集结起来反而更好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