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还未上课就想逃(2/3)
作品:《重生八十年代》应付高考,以后进了大学怎么办只能听天由命了。
赵红阳的教育方式也很实际,就是弱化版的题海战术,要不是实在找不到那么多的参考资料,赵林怀疑自己会被做题这件事给烦死。
效果不好说,但也至少让赵林学会按着标准答案那样,把做题的步骤给写完整了。
老妈沈岚也是按着考卷来教学,看来这些年受到赵红阳的影响真的很大,不然她非得让赵林从背百家姓千字文开始不可。
课本基本上没动过,赵林对基本概念还是很熟悉的,只是不习惯做题罢了,自学的好处就是进度快,因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来随时调整,而坏处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没人会在自学的时候还自找麻烦的,来个小测验、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之类的。
赵林基本上都是碰到一个现实中的问题,从实际反追其中的基本概念,弄通原理就差不多了,要不然数学也不会只学到微机分。毕竟现实中需要微机分的地方,拿纸和笔已经没法算了,计算量太大。
姐姐赵萍和姐夫周硕期间来过一次,偷偷带着的零钱被赵林给坚绝的推了回去,周硕和岳父俩人不知道在聊什么,一点也没发现自家媳妇吃里扒外。
周硕这个人除了大男子主义一点,还算是个良配,不然以赵萍婆婆的性子,她未必能活这么好,不但说不要孩子就不要孩子,还能藏下点私房钱接济娘家。能把婆媳关系处理这么好的人,都是天才。赵林在县城整出来的这一大摊子事儿,等他去上大学之后,准备找的当家人就是他。
钱没留下,大骨头棒子就不用客气了,拿来吊高汤正合适。热热闹闹的吃完饭,赵林一句也没提自己赚钱的事儿。让正经职工辞职这种事,现在还没法开口,等一切都上了轨道,再说不迟。
重活一次,儿子、哥哥、弟弟、小舅子这样的身份让赵林感到温暖舒心,可是学生这个身份真的套在自己头上,赵林还是有几分不安。
校园,离他太久远了。
和同龄人打交道的经验太少,坐在教室里完全没有坐在办公室轻松。所以才上半天课,赵林就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要求考试,以此来逃避呆坐的痛苦。
悠哉悠哉的在办公室吹着风扇做了一天题,赵林的第一天学生生活就结束了。依然连自己班里同学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一个。
只知道一个里有班四十多个同学,男同学都像杆儿一样瘦,女同学不但少质量也那啥。而且人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式,自律的吓死人。所以谈场校园恋的念头直接就被赵林给掐死了,遗憾这东西还真不是想弥补就能弥补得上的。
七九年的时候,是传奇的老三届最后一次机会,赵林一点也不想和他们一起参加考试。不是考不过他们,面是那里面有太多传奇,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大国,十年得积累多少方方面面的人才?和他们一起上考试不是噩梦,一起上大学才是噩梦,这些人一旦有了学习的机会,那种劲头不比上前线的无畏战士们差多少,赵林还想轻松点刷一波学分毕业呢,犯不上和他们较劲。
要不是种了十年地,要不是结婚生了孩子上了班,半辈子都过完了。听说可以高考了,扔下一切不要,把自己关小黑屋里花一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没有老师指导,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硬生生自学完所有高中科目。
还有一些条件更差的人,只能在晚上用功,白天还要下地赚工分。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还能硬顶小半年,和这种人较劲,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八零年参加高考的就都是应届生了,经过两年系统的高中学习,对高考的把握虽然更大一些,录取分数相应提高了一些,但是到了大学校园之后,那种拼命的劲头相应也小也很多。
到时候头上顶着一帮三十岁左右的老大哥当学长,在和同学们的交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